欢迎您访问重庆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重庆教师资格证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考生提供考试报名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以重庆市教育考试院www.cqksy.cn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所示为准。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023-6861-1050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2016重庆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备考冲刺卷2

时间:
2018-12-22 10:34:16
作者:
姚老师
阅读:
来源:
重庆教师资格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赫尔巴特

  2.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

  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

  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

  3.下列学习策略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A.画线

  B.记笔记

  C.列图表

  D.记忆术

  4.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哪种认知方式?(  )

  A.高智能型

  B.高创造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5.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关键在于(  )。

  A.记忆容量大

  B.动机强烈

  C.智力水平高

  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

  6.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7.《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说明了古代学校既有正式课堂学习,还有(  )。

  A.自主学习

  B.课外辅导

  C.课外活动

  D.家庭教育

  8.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  )创立的。

  A.笛卡儿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9.“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A.归因理论

  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10.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  )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C.提高国民素质

  D.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11.关于教育目的,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斯宾塞

  B.孟子

  C.卢梭

  D.杜威

  12.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

  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

  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

  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

  13.(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波斯纳

  B.特韦尔克

  C.布鲁巴奇

  D.布鲁纳

  14.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

  A.并列的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15.在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较差。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教师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表达能力

  D.思维能力

  17.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的结果的理论是(  )。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8.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复述

  D.编码和组织

  1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20.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  )测验。

  A.常模参照性

  B.标准参照性

  C.总结性

  D.发展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标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教师的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22.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B.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

  C.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D.在不同地区,素质教育可以有本地区特点

  23.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  )。

  A.生存性

  B.娱乐性

  C.教育性

  D.技能性

  24.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协调功能

  D.评价功能

  25.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  )为主。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实际技能

  D.间接经验

  2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7.下列(  )属于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A.认知者本身的特点

  B.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C.知觉的情境

  D.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

  28.以下属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  )。

  A.教师的家庭环境

  B.教师的性情和兴趣

  C.学校的规章和管理风格

  D.社会的期望

  29.皮肤觉主要包括(  )。

  A.触觉

  B.压觉

  C.温度觉

  D.痛觉

  30.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赫尔巴特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

  32.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

  33.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

  34.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

  35.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是2秒到5秒。(  )

  36.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3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3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39.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  )

  40.根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望梅止渴”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1.个体身心发展

  42.社会知觉

  43.关键期

  44.学生观

  45.感觉适应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47.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六、教育写作题(15分)

  48.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曾说:“我正在试图将人类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都协调一致起来。”

  2.C[解析]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7定律:

  (1)准备律。这个定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②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③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2)练习律。这个定律分为两个次律:①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②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

  (3)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3.C[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记笔记、记忆术是精细加工策略。

  4.C[解析]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这种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依存型;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即场独立型。

  5.D[解析]专家型教师由于从教时间长,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已经归纳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无论在专业知识储备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他们较新手型教师都有很大的优势。

  6.B[解析]略。

  7.C[解析]这里所说的“时教”就是在校的学习时间,“退息”就是在家的休息时间。“正业”是指所学的课业,“居学”是指课外练习和游艺活动等。说明了古代学校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8.C[解析]弗洛伊德最初只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但他因为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使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领域,而成为了20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

  9.D[解析]题干所述是通过奖励、等级评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强化理论。这里的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10.C[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实施素质教育做了阐述,其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11.A[解析]孟子和卢梭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体现的是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

  12.A[解析]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迁移,因为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就是迁移。但是迁移并不都是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负迁移就不是知识的应用。

  13.A[解析]波斯纳认为经验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4.C[解析]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15.B[解析]操作技能又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定向阶段、模仿动作阶段和动作的熟练阶段。在操作模仿阶段,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较差。

  16.C[解析]教师的特殊能力包括: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以及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17.D[解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认为,为避免痛苦在记忆中复现,当事者需要对自己加以抑制,将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刻意施加压力,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中。此种现象称为动机性遗忘。

  18.B[解析]做笔记是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对于复杂知识来说,是有效的加工策略。

  19.D[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0.B[解析]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标准参照性测验。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解析]略。

  22.ACD[解析]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育观念上,强调积极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即注重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在不同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B项属于应试教育的特点,不选,故本题选ACD。

  23.BCD[解析]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教育性、技能性、娱乐性。学校体育不同于竞技体育,也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

  24.ABD[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C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ABD。

  25.BD[解析]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为主。

  26.ABCD[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

  27.AD[解析]认知者本身的特点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这些都是主观因素;逻辑推理也属于人的主观活动。因此本题选AD。

  28.ABCD[解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关键事件与关键人物、生活危机、性情与意向、兴趣或嗜好;一是组织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规章、管理风格、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等。题中AB项属于个人环境因素,CD项属于组织环境因素,因此本题选ABCD。

  29.ABCD[解析]皮肤觉是对于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主要包括触觉、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等。

  30.ABC[解析]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三、判断题

  31.×[解析]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2.×[解析]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

  33.×[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34.× [解析]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35.×[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秒到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36.√[解析]略。

  37.× [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

  38.×[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9.√[解析]略。

  40.×[解析]“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四、名词解释

  4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42.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3.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4.学生观是教育者对学生认识的基本态度,主要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利、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看法。学生观的核心是教育者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智力及人格上的差异及其影响。

  45.感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适应现象是感觉中的普遍现象,它既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导致感受性的下降。适应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一切感觉器官的适应都是按照相似的规律来进行的。

  五、论述题

  46.[参考答案](1)精选材料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即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次,要突出重点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同样的学习内容,如果教材编排得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教学也能省时省力;如果教材编排得不好,迁移的效果差,教师的努力也事倍功半。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的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感性认识。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首先要善于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47.[参考答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六、教育写作题

  48.例文: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1)基本知识的传授;(2)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3)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重庆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